“布拉格之春”:苏联占领布拉格,为何说勃列日涅夫此招很愚蠢?
1968年对于捷克斯洛伐克来说是一个很平凡的一年。因为这一年捷克斯洛伐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,让苏联很不满意。勃列日涅夫当“老子党”惯了,看到捷克斯洛伐克新上任的领导人杜布切克非同一般,不好驾驭,勃列日涅夫一直找机会踩一下杜布切克。
勃列日涅夫试图阻止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,甚至插手捷克斯洛伐克事务,但杜布切克并没有丝毫妥协,也没听从勃列日涅夫的建议。于是勃列日涅夫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。其实军事行动说说容易,真要搞起来,勃列日涅夫需要顾及很多因素。
01 开始阶段
苏联此次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,早就酝酿筹划好了方案。1968年8月10日,苏联高层决定8月20日采取行动,占领捷克斯洛伐克。
从1968年8月10日开始,参与行动的苏军进入预定出发地域,实际已经进入战争状态。8月16日,苏联防长格列奇科、华约组织武装部队总司令雅库鲍夫斯基及苏军总政叶皮谢夫到柏林,视察参与行动的苏军。随后又回到华沙,对各项作战装备再进行研究。8月17日,苏联高层开会做出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准备,日期依旧是8月20日。不过要打之前总要有个名,否则国际社会也不认可,于是苏联通过宣言、呼吁书、公开信等方式准备动手了。
在宣言中,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说得很严重,甚至把苏联武装干预对外称是正义的。当然宣言最主要是把杜布切克赶下台,因此矛头直指杜布切克,认为杜布切克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政策是错误的,等等。
1968年8月18日,准备与苏联一起出兵的其他华约成员国领导人到莫斯科开会,这4位成员国领导人都坚决支持苏联出兵的决定,没人敢反对。
1968年8月19日,勃列日涅夫又把各加盟国的领导人召集人,向他们说明要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决定,要他们回到本地区做好稳定工作。
1968年8月20日,就在苏军准备行动前的1小时,苏联驻捷大使契尔沃年科去见捷斯总统斯沃博达,告诉了苏联行动。苏联驻美大使也向美国通报了苏联要采取行动的信息。当时美国正陷入越南战事,根本没精力管苏联的事,当然美国也管不了华约的事。
咱们再来看看苏联此次军事行动的兵力情况。苏联军队派出16个师,共17万多人。波兰出动3个师4万多人,民主德国2个师1.5万人,匈牙利2个师1.5万人,保加利亚1个师五千多人。可见华约四成员国就是凑人数的,主要还是苏联军队。
罗马尼亚对称不参加军事行动,由于罗马尼亚拒绝保加利亚过境领空,对于参与行动的保加利亚军队,苏联可以说下了血本。先从黑海港口瓦尔纳空运到敖德萨,然后再运到民主德国与捷斯相邻的厄尔士山。从此勃列日涅夫对罗马尼亚很不满。
02 实施阶段
对于苏联的行动,捷共领导人根本没有发现,而且还认为与苏联矛盾有所缓和,但捷斯却不知道,苏联一直在筹划酝酿军事行动。
1968年8月20日下午4时,布拉格机场接到两架苏联民用客机出现故障的通知,这两架客机请求降落在布拉格机场。当苏联民用客机在布拉格降落后,飞机上下来10多人,机场警察都以为是运动员。但在候机大厅里,这些苏联人员从行李箱里拿出机关枪,按选定的位置,快速占领机场各要害部位。这些人员是苏军特种部队突击队。
很快苏联运输机就搭载着坦克和军队陆续降落到布拉格机场,坦克、装甲车、火炮等各种装备及物资不断到达布拉格。在苏联大使馆派出的人员接头,由他们引路,占领布拉格各级政府。
半夜时,华约四国军队也兵分8路,向捷克斯洛伐克涌来,这些军人居然没有受到丝毫反抗。
捷共开会到半夜,当捷斯防长楚尔打来电话,捷克高层才知道苏联等五国占领了捷斯重要地区。楚尔也被苏联军人控制。当时参会人员很愤怒,但很快就平静地接受现实了。他们都知道,现在苏联已经入侵,任何反抗都将被灭掉。
很快总统斯沃博达赶来,与会人员再次开会。当时捷斯高层的确出现了激动场面,有人主张与苏联对着干。但会议召开后,一些人很快平静下来,他们知道与苏联对抗根本不现实,而且即使他们全部牺牲了也未必能把苏联赶出去。
会议最后决定:高层人员都不辞职,所有公职人员坚守岗位,让民众也保持平静,绝不成立任何新机构。捷斯高层很清醒,他们认为武装抵抗最不可取。
捷斯高层的冷静来自于捷斯的实际情况,捷克斯洛伐克只有4个坦克师、8个机步师、1个伞兵旅,大约14.5万人,500架飞机,4万空军部队,与苏联无法比,而且是仓促作战,取胜希望不打。如果与苏军战斗,就如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一般,直接就爆发冲突。
不过苏联军队入侵国内,捷斯政府总要有一个对外态度,他们起草了《告全国人民书》,呼吁民众不要抵抗,因为已经没什么用了,也命令军队也不要抵抗。但捷斯政府最后指出,五国入侵严重违反了国际法。
1968年8月21日,苏军占领了捷共大楼,苏军把大楼里的人集中到杜布切克办公室,要求不准乱动。随后杜布切等4名领导人被苏军带走,最后被运到莫斯科看押。
苏联本来想入侵后扶持比拉克、英德拉等组成新政府,但苏联却没想到会遇到强大的阻力。当苏联大使带着准备组建新政府的人来到总统府,让斯沃博达总统下令组建新政府时,被斯沃博达拒绝。
03 不断谈判
苏联想组建新政府的事被斯沃博达总统拒绝后,苏联直接草拟一份名单让斯沃博达签署。又被斯沃博达拒绝。 斯沃博达明确告诉苏联,逮捕捷斯领导人是错误的,必须及时放人,否则一切谈判都不可能。
苏联想弄个新政府的想法没有成功,此时捷斯全国民众对苏军不满,他们走上街头,把苏军和坦克围起来,吐口水、扔垃圾,甚至大骂苏军。8月22日,捷斯举行一小时的总罢工,这种被占领下的统一行动在被入侵国中几乎没有。
苏联有些骑虎难下了,军队在捷斯受到反对很尴尬,有人说就如“大象踩在绣花针上”。苏联高层面对这种情况,也不敢行动。当时面对这种僵局,苏联不知道如何是好。最后勃列日涅夫只得下令把杜布切克等人放出,并迅速成为苏联客人,并与苏联谈判,斯沃博达也赶到莫斯科。
会议时,勃列日涅夫定调:捷克斯洛伐克要让苏军如何体面撤出,也就是承认苏联入侵是合法的。双方一直谈判于8月26日,而且勃列日涅夫也说出苏联想控制捷斯的内心想法。苏捷会谈数次都中断了。
苏联在威胁利诱下,最终26日下午达成了协议,双方签订了《莫斯科会谈公报》,在一番讨价中,捷斯终于让步。8月27日早晨,捷斯领导人回到国内。后来捷共召开全会,先把齐萨日免掉职务,又解除希克副总理职务。当时希克正在南斯拉夫访问,躲过这一劫。据说他后来一直在瑞士教书。
1968年10月,杜布切克又去莫斯科,谈盟国军队暂驻的问题。最终签订了盟国军队暂驻条约,苏捷约定:其他国家撤军,苏军继续在捷斯,而且苏军费用由捷斯负责,而且驻军及家属享有治外法权。
04 最后结局
苏捷驻军条约签完后,捷斯没有停止抗议活动,1969年1月8日,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学生帕拉赫为抗议苏军而自焚,这起事件激起了民众抗议苏军占领的不满,要求苏军撤军。
苏联也加快对捷斯领导层改造,1969年1月16日,斯姆乐夫斯基被解除国民议会主席职务,1970年被开除,1969年4月17日,胡萨克当选捷共一把手,杜布切克被任命为驻土耳其大使,但不久又被召回国,开除捷共。
1970年6月,切尔尼克被解除总理职务,开除捷共。胡萨克按照苏联意图把高层及地方官员全部换一遍。勃列日涅夫入侵捷斯,为苏东最后崩溃埋下了一颗“定时炸弹”。东欧国家的离心力增强,很多华约国家倒向西方国家。就连苏联加盟国的离心力也不断增强,苏联已经到了末期。
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。
当年捷克斯洛伐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,结果一天内就被苏联镇压
列位,欢迎来到照理读史。
最近一段时间,美俄之间闹得很不愉快,双方都快走到断交的边缘了,而且大家发现没有,美国一般要在世界上挑点事,他总愿意拉一大票小弟。
这次也是这样,不光是美国跟俄罗斯对着干,什么波兰乌克兰捷克罗马尼亚,甚至波罗的海三国,都纷纷跟俄罗斯对着干,从俄罗斯撤走外交官。
我们发现,越是原来的苏联加盟共和国,越是原来的东欧地区国家,越愿意跟在美国后面,给俄罗斯施加压力,反而冷战时期传统的那些对手,德国也好法国也好,基本没跟在美国后面,这是为什么呢?
一方面我们以前分析过,这个刚刚投诚过来的人,是非常愿意表现出自己,跟原来那个阵营敌对的,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忠心。
毕竟冷战时期,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也好,东欧这些国家也好,那都是俄罗斯的兄弟,现在大家反水了,都投到美国阵营了,我一定得表现出,我跟俄罗斯之间的对立,这才能让美国彻底的接纳你。
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,这些国家跟俄罗斯之间,也是有敌火的,波兰咱就不说了,俄波之间长达百年互相的恩怨情仇,足够写一整本书了。
别的国家也是这样,比如说捷克,捷克最近闹得可是很凶的,从俄罗斯撤走了几十名外交官,捷克和俄罗斯之间有什么敌火呢?也有的。
二战之后咱们知道,整个东欧被划到了苏联的势力范围,什么罗马尼亚匈牙利,东德捷克,通通在苏联的控制之下,但是大家都是独立的国家,捷克实际上工业基础很好,早早的那也是世界十大工业强国之一。
结果没想到,回到苏联阵营之后,这个经济越发展越差,这恐怕也是苏东阵营的一个通病,所以捷克老百姓不满了,到1968年捷克开启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,后来被称为布拉格之春。
这次改革让苏联阵营大为光火,苏联认为这就是叛徒,捷克如果这个改革成功,很有可能他就要脱离东欧阵营,加入到美国那边去。
10多年前匈牙利有过这样一次改革,苏军派大兵压境,直接给匈牙利换了领导了,这次捷克实际上,已经吸取了匈牙利当时的教训。
捷克当时说,我们这是一个非常温和的改革,并不是革命,并不是要脱离苏联,但即便这样也不行,于是后来发生了什么?
苏联强力地干预了捷克的改革,1968年8月份的一天,突然有一架飞机飞临捷克上空,人家说我遇到了故障,要求紧急降落,捷克当时不疑有他,就让这架苏联飞机降落了。
降落之后从飞机上,冲出来几十个全副武装的特种兵,马上就把机场占领了,占领之后大批的苏联飞机运输机,以每分钟一架的速度,降落在捷克机场,武装人员开着坦克,迅速的接管了捷克多个重要部门,一天时间苏联就完成了奇袭。
在军事上,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成功的案例,苏联简直是兵不血刃的,就占领了捷克全境,而由于有了当年匈牙利的教训,也考虑到国家力量实在是太弱小,捷克领导层当时,根本就没有组织任何有效的抵抗,苏联以极小极小的伤亡代价,控制了捷克全境。
而且是在一天之内,这个事儿,等传到美国的西方阵营的时候,美国刚想有所反应,人家苏军的占领已经完成了。
说实话苏联如果动作慢点,把这个打击期延宕个三五天,很有可能给北约干涉的借口,但是苏联热刀切黄油的速度,实在是太快了,军事上非常成功。
可是问题是政治上一败涂地,本来捷克也好,匈牙利也好,这些东欧国家跟苏联,大家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,大家是兄弟。
可是当你的一个兄弟国家,发生一点小事情的时候,作为老大哥,你啪一下把人给摁死了,这引得非常坏的后果,让很多东欧国家紧若寒蝉。
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,在干涉捷克上,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,苏联领导层甚至当时还提出了一个有限主权论。
什么意思?加入苏东阵营这些国家,你们虽然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,但是你们的主权要让渡出一部分来,要听从苏联老大哥的指挥。
咱们这么讲吧,即便强势如美国,我们经常说日本也好韩国也好,在美国看来就是儿子国家,但是美国也没有敢直接派兵干涉日本韩国内政,甚至把人国家领导人抓起来再换一个的。
在这个问题上,苏联做的确实是有点绝,军事上非常成功,但贻害无穷,这个害就是今天几乎所有的东欧国家,和苏联的前加盟共和国,跟俄罗斯都有着深仇大恨。
原作者:李承伟
相关问答
捷克是苏联解体国家吗?
捷克不是苏联解体的,1991年苏联解体,由一个国家分成15个国家,其中不包括捷克。捷克原来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一部分,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奥匈...
东欧解体之前的一个什么春天?
东欧解体之前有一个布拉格之春运动。布拉格之春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。这场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。因此苏联决定对捷进行武装干涉,随后...
华约解体的时间和原因?
解体时间:1991年7月1日解体原因:北约、华约两大国际组织的成立,标志着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。1968年8月,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...
华沙条约的目的与影响分别是什么?
1·、目的: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(北约)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。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,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东德签署了《华沙公约》,形成了与北约对立的...
捷克纬度?
捷克的纬度为北纬48,到北纬51度之间。1968年,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“布拉格之春”改革,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。苏军决定武装干涉;6月下旬,华约在捷...
1968年发生在捷克的改革运动,五个字,第一个字是布?
苏联占领了捷克,布拉格群众围堵苏军坦克。西方称"布拉格之春"。苏联占领了捷克,布拉格群众围堵苏军坦克。西方称"布拉格之春"。
华约组织和北约成员是哪些国家?
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AtlanticTreatyOrganization美国与西欧、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。简称北约,英文简称NATO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...国...
克格勃著名事件?
好的,我可以讲述几个克格勃相关的著名事件。1.“莫斯科审判”:在1936年至1938年期间,苏联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审判,被称为“莫斯科审判”。这些审判主...
1968年发生了什么事件?
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。法国五月风暴兴起。肯尼迪遇刺身亡。世界上最大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公司成立。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。斯威士兰独立。首批绕月...阿尔巴...
湖北女高音歌手?
1946年7月底,周小燕首次个人独唱音乐会在卢森堡的卡西诺剧场隆重举行,曲目包括佩戈莱西、普赛尔、舒伯特、李斯特、威尔第等等外国作曲家和贺绿汀等中国作曲家...